新闻动态
二十幅邓和平大写意条屏荷赏,墨染青盖,红缀碧波!
图片
邓和平,湘之雅士也。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,精研绘事,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、花鸟画学会双籍会员。执教杏坛数十载,育美术英才无数;兼攻国画创作,尤擅水墨荷花,笔底墨荷,承古法而创新意,融情志于笔墨,观之若临荷塘,尘俗皆忘,谨作此赋以赏。
图片
先生之墨荷,首重笔墨。大写意者,以笔为骨,以墨为魂,贵乎酣畅淋漓,不求形似而求神似。君深悟此道,泼墨、破墨、积墨之法,运用自如。观其条屏荷趣,荷瓣以淡墨铺就,若蝉翼轻展,瓣根稍蘸浓墨,似朝露凝珠,墨色交融间,竟见花瓣半透之态,如晨光穿隙,温润可人。荷叶则以大笔泼墨写之,饱蘸浓墨,顺势挥毫,墨色在宣纸上自然晕染,浓处如积翠,淡处若笼烟,叶缘枯笔皴擦,似叶筋凸起,又似风雨扫过,痕迹历历。更妙者,先生善用“墨分五色”,焦墨点荷蒂,显其坚;浓墨绘荷茎,显其挺;淡墨铺水面,显其清;湿墨晕叶理,显其润。一笔之中,墨色多变,却井然有序,无杂乱之态,足见其数十载临池之功。
图片
先生之墨荷,次重精神。荷者,君子之象征也,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,此乃古之文人咏荷之旨。其画荷,非仅绘荷之形,更写荷之魂。其小品醉心,画面数支残荷斜倚水面,荷叶边缘以枯笔擦出,墨色干涩如老松皮,却不失劲健;叶心或有破洞,以淡墨补之,似雨打霜侵之迹。荷茎虽斜,却不弯折,线条苍劲如古藤,墨色沉郁,显历经风雨而不屈之态。水面以淡墨反复晕染,墨色层层叠加,或深或浅,似雨后塘水,清冷澄明。观此图,不见残荷之萧瑟,唯见其“虽老而不颓,虽残而不卑”之风骨,让人顿生敬意。
图片
先生之墨荷,再重构图。中国画之构图,贵乎虚实相生、疏密得当,留白之处,尤见匠心。君深谙此理,其作不拘泥于传统花鸟画之对称式构图,善用留白与虚实,拓展画面意境。
图片
先生之墨荷,重师法自然。君久居湘地,常往荷塘写生,春荷之鲜嫩、夏荷之繁盛、秋荷之坚韧、冬荷之沉静,皆烂熟于心。故其笔下荷莲,形神兼备,无矫揉造作之态。他画荷花苞,初绽者以淡墨为主,显其嫩;将放者则在瓣尖点染浓墨,显其饱满;盛放者则墨色浓淡交错,显其艳。他画荷叶,盛夏者墨色浓润,显其茂;深秋者墨色干涩,显其苍。这份对自然之细致观察,让其大写意墨荷既不失“写意”之洒脱,又有“写实”之生动,真正做到“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”。
图片
邓和平先生,以教育者之严谨研传统,以创作者之热忱探新路,其大写意墨荷之作,实为“守正创新”之典范。观其画,不仅见水墨之妙、荷塘之美,更见文人之趣、君子之德。此非仅画也,实乃邓君之心、邓君之境也。赏先生之墨荷,如读一篇君子传,如赏一曲自然歌,快哉!快哉!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自然资源部:截至今年4月底 已有2.4万宗存量房地产用地纳入妥善处置闲置存量土地“一地一策”清单
下一篇:没有了